德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Deyang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6-30 来源:市高新区 浏览次数:5 打印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级有关部门:

《德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八届九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21日

德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决策部署,紧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机遇,积极推动德阳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家“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西部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助力德阳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相关决策部署落地执行,聚焦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医药食品、先进材料等重点行业,坚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为发展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助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线,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区域、行业和企业等多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多场景融合应用,筑牢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治理,完善网络、平台、应用和安全四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形成健全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努力构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和西部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同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二)行动目标

到2023年,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多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重点行业、产业集聚区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基本完善,百亿级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对德阳工业经济引领带动效能显著提升,制造强市和网络强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到2023年,建成5000个以上5G基站,实现核心城区及重点产业功能区5G网络全覆盖。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实施内网升级改造,建设2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力争落成1至2个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多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成。到2023年,形成“155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即建设1个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5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50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融合创新应用持续深化。到2023年,建成80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推动200家以上工业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字化转型,打造10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1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产业功能区,打造5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10个工业场景化应用解决方案,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

安全保障持续增强。到2023年,引入5家网络安全服务企业,引导50家企业开展网络安全等级认证。

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到2023年,组建1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落地1个工业互联网智库、2个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形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创新支撑体系。

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到2023年,聚集20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培育一批立足德阳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输出解决方案服务商,形成德阳工业互联网产业聚集区,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新生态。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网络基础设施

1.加快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各区(市、县)、产业功能区和有条件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加快5G、窄带物联网(NB-IoT)、IPv6等新技术应用,拓展 “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提升网络支撑服务能力。到2023年建成5000个以上5G基站,实现核心城区及重点工业区域5G网络全覆盖,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通发办,铁塔德阳分公司、基础电信企业、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2.推进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推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开展内网改造升级。鼓励工业企业与电信企业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实时敏感网络(TSN)、软件定义网络(SDN)、IPv6等技术应用,助推企业内部网络的标准化、扁平化、柔性化改造和建设,探索云网融合、确定性网络、IPv6分段路由(SRv6)等新技术部署,实现厂区5G 全覆盖。支持企业综合运用5G、TSN、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生产各环节网络化水平,打造企业内网改造建设标杆。到2023年,推动100个以上企业实施内网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表1:各地内网升级改造企业推进计划

序号

地 区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小计

1

德阳经开区

2

2

2

6

2

广汉市(含德阳高新区)

8

10

12

30

3

旌阳区(含物流港、天府数谷、天府旌城

3

5

7

15

4

罗江区

2

2

2

6

5

绵竹市

4

5

5

14

6

什邡市

5

5

8

18

7

中江县(含凯州新城)

3

4

4

11

合计

27

33

40

100

3.开展行业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积极支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构建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提供标识编码注册和标识解析服务。加快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部署,推进工业设备和产品加标识。深化标识在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场景应用,抢占行业发展先机和话语权。到2023年,建设2个以上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通发办,市委网信办、各区(市、县)政府、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德阳发展集团〕

4.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落地。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汇聚、分析和应用能力,面向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供需对接等服务。到2023年,力争建成1至2个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

(二)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5.搭建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汇聚区域、行业、企业核心脱敏数据,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实施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统筹开展工业数据分析和数据资源服务,及时、准确、真实反映工业运行状态和企业生产状态,实现工业经济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综合服务管理、产需对接等,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强大数据支撑,提高经济调节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到2022年,建成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德阳发展集团、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商务局)

6.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数字基础好、集群效应高的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医药食品、先进材料等行业和智能家居领域率先开展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行业知识经验在平台沉淀集聚,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与推广,支持工业企业和平台服务商联合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集成应用,依托基础较好的产业功能区或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争创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3年,形成5个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德阳发展集团〕

7.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与重点企业展开合作,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围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智能制造、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深入推进IT与OT融合应用,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3年培育50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表2:各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计划

序号

地 区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小计

1

德阳经开区

3

3

4

10

2

广汉市(含德阳高新区)

3

4

3

10

3

旌阳区(含物流港、

天府数谷、天府旌城

1

2

2

5

4

罗江区

1

2

2

5

5

绵竹市

2

2

3

7

6

什邡市

2

2

3

7

7

中江县(含凯州新城)

2

2

2

6

合计

14

17

19

50

8.提高平台应用服务供给能力。发挥产业功能区政策和机制优势,完善工业软件(工业APP)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在满足自身应用需求的同时向上下游其他企业提供开放、实用的基础性应用服务,推动云化工业软件(工业APP)向平台汇聚。鼓励工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滚动更新云化工业软件(工业APP)推荐目录,促进云化工业软件(工业APP)功能完善与供需对接。到2023年,推动企业开发不少于100个工业软件(工业APP)。〔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9.全力推进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周期性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宣贯活动,制定设备数据、应用系统、业务能力等内容上云路径,通过优惠券等方式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系统向平台迁移,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指导新建企业和项目优先采用云服务方式。到2023年,推动不少于1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三)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

10.加速推进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鼓励企业瞄准关键工序、关键过程、重点环节和主营产品与服务,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消费品行业重点围绕用户个性化需求,打造模块化系列化产品,推进生产方式从规模化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转变。在装备制造行业重点开展基于模型的协同研发设计、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测与运维,发展协同设计、共享制造、分布式制造。在先进材料行业探索基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产品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提升资源配置优化、工艺实时在线调优、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支持重点产业功能区打造智能制造示范产业功能区。到2023年,力争建成80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11.拓展融合应用场景丰富解决方案服务。大力推广智能家居C2M智能化改造模式,在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先进材料、通用航空、化工建材等行业,打通企业间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采购、制造、物流、服务等节点的全面协同。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打造产品状态实时监测,故障预测和远程运维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推动五大产业开展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和综合能源管理应用,建立解决方案资源池和分类目录,推动解决方案在融合应用场景落地。推进五大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提高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及评估能力,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到2023年,推动200家以上企业开展数字化场景应用。〔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委网信办、市应急局〕

12.探索“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5G+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解决方案应用推广等工作。加快垂直领域的“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鼓励区(市、县)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区,推动工业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引导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典型场景应用推广。到2023年,建设10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打造1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产业功能区,“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基础电信企业〕

(四)筑牢工业互联网安全

13.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强化对企业的安全监管,鼓励有条件企业和商用密码企业、工控安全相关机构强强联合,有针对性地部署和改进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和工业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利用好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预警平台,在重点行业开展工控安全试点示范,在引导企业内网络改造、IPv6部署和5G应用过程中,按照网络安全标准要求,开展安全评估,部署安全设施,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到2023年,打造10个工控安全试点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经信局、市委保密机要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14.强化安全资源供给。充分发挥网络安全机构在风险预警、运行维护、诊断评估、标准认证等方面的服务优势,鼓励工业企业联合商用密码企业、网络安全企业联合开展网络安全技术、产品攻关,结合行业特点形成优秀解决方案和供应商目录,推动供需有效对接和协同创新。到2023年,引入5家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外局,市委网信办、市经信局、市委保密机要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15.构建安全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强化平台及数据安全监督自查和风险评估,支持开展网络安全定级备案、等级保护测评、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和安全建设整改等工作,提升企业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手段,促进密码和安全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业务发展的融合。到2023年,引导50家企业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认证。〔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市经信局、市委网信办、市委保密机要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五)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

16.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基地等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落地建设进程,打造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智能协同工业互联网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围绕网络、标识、平台和安全等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标准研制、新产品研发、试验验证、应用推广等工作,加速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以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为依托,引入一批工业互联网研究智库。到2021年,落成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智能制造西南总部基地;2023年,落地2个工业互联网实验室,研制不少于2项工业互联网标准。(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科技局)

17.组建德阳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以汇聚德阳工业互联网相关资源、融入成渝地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与四川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重庆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资源共建共享。2021年完成社会团体组建。〔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德阳联盟理事长单位,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民政局、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

18.促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专业机构、高校、企业等联合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中心和安全实验室。到2023年,与企业合作共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德阳)实验室”。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数字(网络)安全产业园(基地)等形式,整合相关行业资源,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对外展示和市场服务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无人机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优秀安全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并加强应用推广(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委保密机要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市科技局)

(六)健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19.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聚集区。支持天府数谷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汇聚工业互联网软硬件提供商、解决方案服务商和创新组织,提升基础设施支撑和融合创新服务能力,实现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协同集中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到2023年,培育一批可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建成德阳工业互联网产业聚集区。〔责任单位:市经外局,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

20.招引一批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围绕智能芯片与智能模块、5G芯片模组、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嵌入式系统等高价值环节,招引一批工业互联网软硬件提供商。聚焦重点行业,围绕网络、标识、平台和安全等领域应用场景,引进一批解决方案服务商。到2023年,招引5家软硬件提供商,招引5家解决方案服务商提升工业互联网资源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市经外局,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各区(市、县)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凯州新城管委会、天府旌城管委会、天府数谷服务中心、物流港服务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推进机制

2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德阳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推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大规划、政策和重大工作安排,指导各地、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区域、跨部门的重要事项,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督促检查。

22.建立推进与督查机制。由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和督查机制,落实各地、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制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跟踪任务进展,周期性发布任务执行情况通报。每年末发布德阳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

(二)强化政策引导作用

23.用好现有政策支持。全面梳理国、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结合德阳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提前布局试点示范项目,争创国家级、省级试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支持。

24.制定细分专项政策。贯彻落实国、省关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文件精神,出台我市支持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明确引导方向和重点建设内容。到2021年底,出台细分专项政策,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到2023年底,完成各细项政策措施实施与推广。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5.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专项补助资金设立,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及应用、平台建设和补短板等项目,扶持和引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建设。对工业互联网项目予以资金支持,经费纳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德办发〔2021〕12号)中解决。每年遴选一批优秀的试点示范项目给予资金奖励。

26.鼓励各地配套财政支持政策。在市级财政支持政策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本区域发展工业互联网财政激励政策,调动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积极性。

27.拓宽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通过争取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基础扶持、发行工业互联网债券、设立工业互联网投资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金融市场开展股权融资等多种途径,筹措工业互联网建设资金。探索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各类主体提供精准信贷扶持。

(四)健全人才培育体系

28.加大人才培育。借助国内优势资源,整合德阳本地院校、企业、民办培训学校等培训力量,重点围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培训项目,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培养一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9.加强人才引进。鼓励企业自主引进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深入实施领军人才、“英才计划”等人才引育工程,对入选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英才计划”的,按照德阳市领军人才、“英才计划”给予资金资助。

(五)搭建对接合作平台

30.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支持我市工业互联网企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强区域联动,推动工业互联网要素流通。积极参加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等大型会议,加强与世界领先平台的对接。按需组织工业互联网考察团赴外地调研,联合设有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专业的高校开办工业互联网培训班。鼓励市内高校和企业,建立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单位的交流合作机制。到2023年底,参加工业互联网大型会议活动超10次,开办工业互联网培训班3次。

31.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借助产业联盟,打造高规格的工业互联网论坛和川渝地区各地市联动的工业互联网专项赛事等活动,形成品牌效应。组织形式多样的跨行业、跨区级工业互联网对接会等活动,定期发布各类应用场景指南、产业发展白皮书。依托各类媒体,对工业互联网建设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为传统产业借力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氛围。每年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1场、工业互联网赛事1项以及其他对接活动10场。